鼠年伊始,疫情突如其来,江城武汉为中国封城,无数医护人员着白衣战袍驰援武汉,海外职工远隔重洋捐钱捐物,祈祷山河无恙,四海皆安。3月中旬,国内疫情逐渐好转,非洲成为世界上新的疫情“火药桶”,数万名非洲华人华侨的生命健康面临威胁,热火朝天的现场施工也放缓了速度,各项目疫情防控成为重中之重。
2020年,下凯富峡水电站施工进入冲刺阶段,大坝下闸蓄水、首台机组发电等重大里程碑早已被写进了年度工作计划,目标既定,义不容辞,项目部在公司、海外部及分局的大力支持下,力排万难保物资供应、以人为本保职工队伍、全力以赴保生产效益、凝心聚力保施工进度,相继实现碾压混凝土浇筑完成、首台机组安装完成等重大节点目标。
力排万难保物资供应
下凯富峡项目施工具有工程量大、施工内容繁多、工序复杂等突出特点,所需材料物资种类多样,数量庞大。“非洲国家开始出现确诊病例的时候,咱们就开始储存水泥和粉煤灰等,为大坝碾压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提供了充足的主材保障。”物资管理部侯帅介绍道:“那时候也开始从南非订购钢筋,但还没发货南非就因疫情加重封国,我们就想尽办法,从兄弟单位暂时借调,同时并当地各商店零星采购,总体没有影响项目进度。”
与此同时,项目上还加大五金材料和日常耗材的储备力度,要求各作业处以三到五个月的需求提交计划,进行多种渠道采购。“海运周期长,国内疫情影响发货缓慢,港口和各国边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到五六月份的时候经常合作的那几家店基本上已经断货了,还好我们有充足的准备。”侯帅说道:“项目开始封闭管理后,限制人员和车辆外出,但是物资部两个平板车基本上没有闲过,每天都去首都拉些东西回来或者往外送。”下凯富峡项目作为非洲分局的头号项目,也以大库存量成为分局资源协调的“转运站”,特殊时期大力支援卢萨卡环卫项目、赞比亚公路项目等,保证了分局整体效益的实现。
大量的物资储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疫情风险的增加。“项目大门口有严格的管理措施,所有外来车辆需全方位消毒杀菌并晾晒30分钟以上方可进入,南非来的车辆必须有中方人员接车,全程监督司机口罩佩戴并待在驾驶室内,单据签收全程无直接接触,除此之外,我们物资仓库院子也设置有独立门岗,进行再次消毒,所有货物卸车后晾晒一天一夜再进行整理和发放。”物资仓库管理员韩伟说。
超前谋划和前瞻的风险意识,使项目生产并未受到疫情的太大影响,大坝、厂房、进水口、引水洞等各部位的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以人为本保职工队伍
下凯富峡项目当地员工队伍庞大,月底发薪回家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,疫情来袭之际,为保障全体人员的安全,项目决定实行包括当地员工在内的全封闭管理,3月22日正式实施。截至目前,已经长达5个月,如此大规模、长时间的集中封闭式管理,在赞比亚历史上绝无仅有。
“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地员工心情逐渐变得急躁,情绪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,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,旷工现象时有发生,更有部分人员劝说无果坚持离职。”这对于正处于施工关键时期的下凯富峡来说,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
为减少对外接触,保证场内当地员工的生活,项目部每月免费向当地员工发放食用油、面粉、白糖等生活物资,采购水果蔬菜零食等,以不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,并邀请劳动部部长到项目开展动员,号召职工为国家重点项目继续坚守,全方位提高当地员工补助。“项目部还专门订购报纸供大家免费阅读,购买安装音乐播放与扩音设备,丰富我们娱乐生活,还给过生日的职工发放生日礼物,这都给我们营造了积极乐观、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。”当地人力资源经理卡特特说道。
项目各项疫情管理措施趋于常态化,为抢抓工期,早日实现大坝下闸蓄水和首台机组顺利发电目标,招聘一批新的当地员工被提上日程,隔离营地从规划到建成仅用时十天,并命名为“阿波罗18号”。
阿波罗被视为司掌文艺之神,主管光明、青春、医药等,有着丰富而美好的寓意。“它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,总容量140人。营地实行分区居住管理,不同区域使用围网分隔,配备有单人帐篷,保持足够间距。” 建设负责人李子明介绍道:“营区内配备足量饮用和生活用水及电力供应,内部及外围设置有岗哨、办公室、采样室、急救室、紧急集合点、移动厕所和洗漱间。”
项目部对所有新招聘人员进行核酸检测,同时满足结果阴性和隔离十四天以上两个条件方可进入施工现场,自建成以来,隔离新招聘劳务290余人次,隔离期间项目给予发放生活津贴并免费提供食物。目前,营地还在运行当中,并根据当地卫生部门意见,进行了优化改造。
“封闭式管理期间,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,需要跟业主、卫生部、劳动部、警察局等利益相关方加强沟通和交流,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联动机制,疫情也使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,更加依赖彼此,形成合力,从而通过稳定当地员工队伍保障施工生产。”非洲分局人力资源部副经理袁海厅说道。
全力以赴保生产效益
为做好施工现场的疫情防控,减少聚集施工,项目部把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加入班前五分钟安全教育,严格执行每日两次体温测量,监督口罩佩戴情况,每个施工部位都设置至少两个洗手桶,专人负责维护监督。“其中最困难的就是初期让当地人戴口罩,于是项目部下发专项管理规定,当地员工不戴口罩第一次警告,第二次停工,第三次罚款,软硬兼施下他们终于才慢慢养成了这个习惯。”大坝作业处副经理翟斌紧锁的眉头微微舒展开来。
下凯富峡项目从领导班子到中方工长均推行网格化管理,明确中方人员防疫责任区,做好责任范围内施工内容的同时,还要对每位中赞员工的健康安全负责。“当地员工总会间接性地出现焦虑和消极怠工的情绪,毕竟好长时间不回家,所以做好当地员工的心理疏导也是防疫生产的职责内容之一。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耐心地分析利弊,为稳定职工心理状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。
“上有老下有小的,我们确实想回家,但是我们也通过手机等各种渠道了解赞比亚目前的形势,在项目上确实比回家要安全得多,部分已经辞职的工友现在面临着失业和疫情的双重恐慌,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困境。” 谈到对封闭管理的看法,土建工布莱德充满了纠结和矛盾:“我是亲身参与了大坝的碾压混凝土从首仓到最后封顶的,而且我能感觉到我的中方工长们压力很大,但是还要每天鼓励我们,真的挺不容易。”也正是这份感恩和理解,布莱德与1300名赞比亚员工选择了留在项目,选择了与下凯富峡并肩作战共渡难关;也正是这份感恩和理解,项目团队始终在困难重重中勇往直前。
“没有生而英勇,只有选择无畏”,就像布莱德所说的,每名中方人员也各有各的不容易,也许是超假了许久盼着回家团聚,也许是孩子年幼正咿呀学语,也许是去年新分的大学生一次都还没有回去……但每个人都会很快的整理好情绪,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中,心里只有工程进展,只有蓄水发电。
凡人之躯,比肩神明。在中赞员工的携手努力下,目前大坝碾压混凝土浇筑完成,溢流面一期混凝土浇筑完成,已具备蓄水条件,厂房首台机组水轮发电机及辅机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。
凝心聚力保施工进度
目前厂房一次电缆敷设接线和辅机副厂房控制电缆敷设、盘柜接线工期紧张,二次配线工严重短缺。于是,项目部一边在当地招聘优秀的华人电工,一边由经验丰富的师傅现场培养技校生和培训学院毕业生,以加快盘柜接线速度,为后续整个电气系统施工和首台机组调试争取更多的时间。
下凯富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,每个系统都不可或缺,根据施工进度计划,先进行首台机组调试工作及启动试运行。面对非洲疫情蔓延的高峰,申请签证、多层审批等手续复杂,项目部积极克服尽力解决,厂家服务人员仍然诸多疑虑,进场时间反复推迟,这让大家十分着急。“7月29日和8月12日,两批来自五个国家的33名厂家服务人员顺利抵赞,涉及主变、主机、主阀、母线、消防、监测和空压机等所有机组发电的核心设备,为机组充水发电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”深知其中一波三折的机电部经理刘魁华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“进度再紧张,防疫必须放到第一位。”项目经理曾迎峰多次强调。
厂房的空间相对密闭,机坑内部和引水隧洞内空气流通较差,盘柜空间狭小又需要多人协作,当地员工队伍庞大相对独立管理,都成为第六作业处的疫情防控重难点。“所以我们先把排风扇装上,额外增加一台大风机,所有已经安装的窗户全部打开,压力钢管蝶阀也打开,尽最大限度的增加空气流通。”第六作业处负责人王颖韬说:“项目周围地形复杂,于是我们封闭水路,设置门岗,增派警察巡逻,严防死守,坚决杜绝项目当地员工以任何形式与外界接触。”
“赞比亚出现首例确诊病例的时候,项目上就采取了很多措施,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必要,过于小题大做了吧,好像疫情离我们很遥远,到后来确诊病例呈指数级增长,大家才越来越觉得领导细致周密的决策是非常明智而有必要的。”王颖韬有些感叹,“每名海外职工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牵挂,弟兄们愿意坚守在这里起早贪黑的工作,我们就必须全力以赴为他们的健康安全负责。”
目前,赞比亚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过万,疫情防控愈加严峻;9月份大坝蓄水迫在眉睫,10月底首台机组发电目标将近,立下军令状,挂出作战图——有勠力同心的战友,就有战无不胜的力量;有充足的防疫物资,就有共克时艰的底气。我们将迎着朝阳出征,迎着晚霞凯旋,继续下一个征程。
大坝施工
厂房施工
现场作业
张贴疫情防控基本知识中英双语版供职工阅读
为职工免费发放面粉、食用油等